说起旱烟,或许70后还会有些印象了吧,现在抽旱烟的人已经是很少见了。
小时候,记得爷爷每年总会在自家地里都要种上一块烟叶。听爷爷说,那个年代穷,没有香烟,就连这旱烟也是买不起的,都要自己种,种的多的还会挑上一担步行100多公里外的城市——景德镇去卖,换点钱回来。
种旱烟,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,夏天躲在烟地分枝,非常炎热还粘乎乎的,长虫了,只能手工捉虫,不能打农药。等到摘烟叶,要一层层的从外向里剥叶子采收,采收回来的烟叶,然后把烟叶梗一端夹在禾绳松股缝隙中开始晒烟,也有压在一个专用的竹编上,本地方言叫“烟蕨”,夹在两篇竹编中间,方便收晒,烟叶采收回来是绿色的,晒好的烟叶就会慢慢的变成黄色,烟草的味道特别的浓。

旱烟加工也是很有讲究的,少量的自己可以完成,量大的拿到加工厂去加工,挑选,红粉上色,用香喷喷的菜油润软。烟叶叠成成一把把的,固定在一个叫烟刨的刨床上,烟刨是类似一个木工用的刨子,但是比它要大个几倍。刨成细丝后,碾碎,放在烟斗上就可以抽了。

下岸岭茶
大磊湖位于鄱阳湖圩堤坝外侧,下岸岭与乐亭一湖相隔。早期,祖爷爷那时代只能驾船过渡来到对岸作业,除了种大面积种植烟草,还会种些农作物,如种植棉花、油菜、小麦等农业主要产品。由于每天往返,还得东西搬运不方便,就在这对岸搭起了茅舍,后来搭建四面下水的瓦房,叫烟舍,空间很大,方便晒烟放置烟叶。
不知何时起,人们就把这下船的山丘岭,取名为“下岸岭”。烟叶繁荣了这片土地,发展了这里人们的文化生活。
记得爷爷说,一些拥有人大面积的土地忙不过来,还会雇一些长工或者短工,爷爷那时候就有了雇工好几人,给外出干活的人口干了,把加工好的茶叶放入大锅煮沸,装入水壶或水桶送往在田地里干活的佣人解渴,平时也会挑选品质好一些的茶叶储存作为招待使用。
老的的茶叶制作简单,热水煮,去除青涩,捞出,晾干,备用,拿出来泡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那种,泡出的茶红红的,名曰“山顶红”。
一芯一叶的好的茶叶就要会做的人才会,用大锅炒出来的,要用双手不停地翻炒,翻炒几分钟后就从锅里舀起来,晾一会儿,再进 行翻炒。一边用手揉搓,这样可以使叶子更好地卷缩。双手都炒的发黑。
也有一时期,队里鼓励种茶,因茶树苗的品种、技术及当地的土壤、气候不适应,后来少量的地块种茶,也只是做为自己的日常使用,主要是为自种自用的小作坊,以茶业和烟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。决定以自家雇用的佣人与自家的耕地为慢慢开展茶树苗种植。土地调整后,队里分给谁的地有茶树就归谁处理了。由于发展小麦和棉花,茶树基本毁灭,现在遗留下来的“山顶红”茶和“枸骨叶”茶树偶尔可见。
我们这年纪没经历过种茶时代,我就有与茶树擦肩而过,记得爷爷曾经在我们房子的边缘种了四颗茶树,说是留个念想,没成想被大哥改造围墙毁掉了,遗憾了。版权所有,转载注明出处:杭州东韵堂茶业